通知公告

关于对《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加强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行公示的公告

日期:2023-07-13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培育壮大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助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省社科联结合我省社科人才发展实际,起草了《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加强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现予以公示,请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2023年7月4日至2023年7月10日。

联系人:省社科联学术部 潘宏庆

联系电话:0531-82866270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3年7月4日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加强山东省

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助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培育壮大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提供后备力量支持,现就加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纳入全省人才战略布局,给予了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极大促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知识变革者和思想先导者,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塔尖力量。加快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关键。青年社科人才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益于青年社科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青年人才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是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结构合理、专业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培养造就大批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名家,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制定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

团队协同。支持研究方向相同和相近的青年社科学者组成团队,围绕同一科研课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形成同向发力、相互补充、共同进步的合作模式,努力推出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

学科融合。着眼新文科建设,加强青年人才团队对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把握学科之间的知识增长点,探索建立跨学科、跨界协同培养机制,提升多视野、多维度、多层次深化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的本领。

素养提升。将加强政治素质、人文素养、治学修为作为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持续提升青年人才队伍的人文底蕴、理论水平、学科优势、协作能力,努力推出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一体支持。按照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模式,对青年人才团队科研活动提供支持,综合运用各类平台载体,从课题项目、社科奖励、成果转化、研讨交流、宣传推介等方面提供综合支持。

省市联动。建立省社科联牵头、市社科联、人才团队推荐单位多方支持的联动机制,不断优化青年人才团队工作环境。实施“三年重点支持计划”,省市社科联联合为青年人才团队提供支持,各团队所在单位应结合实际予以配套支持。

三、创新支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举措

1.建立学术引导机制。围绕学术前沿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新文科建设、文化“两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等,公开发布年度重点学术选题,引导青年人才团队明晰研究方向,确立研究重点,形成学术引导。

2.开展科研意向征询。面向市社科联、高校社科联和青年人才团队,广泛听取理论研究和成果应用方面意见和建议。召开科研方向咨询会,邀请青年人才团队带头人参加,在充分论证咨询的基础上,围绕青年人才团队科研方向设立选题,支持青年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活动。

3.组织众筹式调研。以省社科联青年人才众筹调研直通车平台为载体,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布调研意向,组织青年人才团队开展接地气、沉浸式调研,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奠定基础。

4.设立青年人才团队高级研修项目。以青年人才团队为主体,按照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的要求,举办青年人才高级研修,分年度精心设置研修主题、设计研修内容,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采取主题报告、研讨交流、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培训辅导,不断提升青年人才团队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5.实施学术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面向青年人才团队,结合当前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和青年社科人才关心关注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术山东:社科名家指导课,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因地制宜分片区、分学科开展培训,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发挥学术名家“传帮带”的重要作用,带动青年人才成长成才。

6.举办青年人才学术论坛。以提升青年人才团队学术水平、推介科研成果为目标,省市两级社科联、高校社科联共同发起,举办学术交流论坛,为青年人才团队成长创造条件。

7.推荐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优先推荐参加山东社科论坛、齐鲁大讲坛、社科专家走基层、社科普及周、党校系统授课、政府决策咨询等各类社科活动。联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学术交流,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团队参与。择优推荐科研成果显著的青年团队参加高层次学术研讨。

8.设立专项课题。在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设立杰青项目,对表现优秀的青年人才团队给予支持。青年人才团队成员申报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不受单位申报限额限制。在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杰青项目)中择优扶持,鼓励申请国家和省社科规划项目。

9.推荐参评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按照《山东省第三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在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加大对青年社科工作者扶持培养力度,注重向青年社科工作者的优秀成果倾斜。设立青年人才团队绿色申报通道,鼓励青年人才团队成员优先申报,不占所在单位申报限额。优先推荐青年人才团队成员参评省学科新秀奖等重要奖项,优先推荐青年人才团队学术带头人作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及相关研究项目评审专家。

10.重点支持成果应用。对青年人才团队推出的对策建议成果优先通过《山东社科成果专报》报送省委省政府参阅。探索建立青年人才团队优秀成果发表或出版激励机制,支持在CSSCI或SSCI以上高层次期刊上发表成果,对青年人才团队优秀成果进行结集出版。

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建设合力

1.省社科联统筹推进。省社科联联合市社科联、高校社科联共同推进青年人才团队建设,加强对青年人才团队的支持,合力解决人才团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长期扶持机制,不断提升青年人才团队建设质效。

2.各市社科联积极参与。各市社科联要将青年人才团队工作作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社科联工作布局,加强考核评估评价,确保工作成效。

3.高校社科联关心支持。高校社科联要将青年人才团队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支持青年人才团队参加调研考察、学术交流、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等,积极宣传推介青年人才团队,为人才团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提高青年人才团队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青年人才团队政治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经常性地开展学术探讨、联合攻关、业务素质拓展等,不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协作配合。省社科联成立人才工作专班,建立各部室、单位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的人才队伍建设格局,专班办公室设在学术部,主导推进工作落实。各市、高校社科联也应结合实际建立相应机构,切实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联络机制。建立省市社科联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室单位联系帮扶青年人才团队制度,围绕青年人才团队需求,采取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调研咨询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

3.强化宣传推介。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载体,采取设置专栏专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团队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4.注重考核评价。建立省、市、高校社科联协同一致、奖优罚劣的考核评估评价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省社科联主要负责青年人才团队的考核认定,各市和高校社科联主要负责过程管理,采取中期评价、年度考核、终期认定等方式进行,推动青年人才团队自我加压、快速成长。